【聚焦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丨肩负时代使命 建设文化强省
发布时间:2022-10-20来源:云南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连日来,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云南省代表团代表在讨论中表示,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充分显现,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聚焦时代 鼓舞人民

筑牢文化自信自强基石

  “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优秀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党的二十大代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拉玛·兴高表示,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云南民族工作者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大批散落在云岭大地上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得到及时抢救整理、挖掘开发,一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成为保护利用丰富中华文化基因库的有效载体……

  拉玛·兴高代表认为,要立足云南实际,深入推进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组织实施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及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等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互嵌式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肩负建设文化强省之责,代表们倍感振奋,满怀美好期待,表示将持续从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云南历史文化之美、山河之美。

  2016年加入“西畴精神”宣讲团后,党的二十大代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石漠化展览馆管理员谢成芬一直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她认为,文化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长年扎根基层一线,谢成芬代表对公共文化服务日益丰富、便捷感受深刻。她认为,文化发展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对于云南这块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同样富足多样的土地来说,要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云南文化的新高度。

创新创造 激发活力

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近年来,我省着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云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长罗萍对全州文化发展情况如数家珍:“在持续擦亮哈尼梯田旅游金字招牌的同时,我们着力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打造‘休闲度假+创意孵化+人才引育’的‘第二居所’,并探索形成大学美术专业、职业制陶技术等立体人才输送模式。”

  罗萍代表表示,红河州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围绕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弥泸一体化区域休闲度假、红河撒玛坝梯田文化旅游体验等重点文旅项目,积极创建跨境旅游示范区,加强新业态新产品开发,提升红河“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旅品牌形象。

  为小学生讲授民族音乐课程,以歌伴舞的形式传承濒临“绝唱”的拉祜族创世史诗;成立演艺公司,村民们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多年来,党的二十大代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李娜倮一直在为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而奔忙。

  “聆听了报告,我们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李娜倮代表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担负起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回到家乡后,要在“文化+”上下功夫,深入探索“保护文化——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路径,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共赢。

优化环境 汇聚力量

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近年来,云南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各民族绚丽文化焕发出时代活力、绽放出迷人光彩。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市场取向的影响,云南民族文化保护发展任重道远。

  在讨论中,代表们认为,切实加强制度保障,努力营造文化建设良好环境,对于云南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至关重要。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看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本质要求,也是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普洱市培育了2331支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队,打造了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等一批文化节庆品牌,推出《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动普洱文化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大力保护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举全社会之力支持文艺队伍建设,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推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创新交融、代代相传。”李庆元代表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普洱市将立足文化优势、深挖文化潜力、打响文化品牌,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培育一批文化文艺人才、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打造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推动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面向未来,云南民族文化如何持续繁荣发展,良好文化环境如何打造?代表们表示,既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努力培根铸魂,涵养民族文化的“精气神”,着力擦亮“文化云南”的靓丽名片;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关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体系,以集成整合方式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推动民族文化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云南网记者 杨富东 谢进 张潇予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