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歌法五周年|崎松:20年前就为国歌法奔走的玉溪老人
发布时间:2022-12-14来源:玉溪网

在聂耳故乡玉溪,有一位文化馆退休的耄耋老人,上中学时,就参加学生合唱团,唱着聂耳、冼星海的进步歌曲,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励下成长。参加工作后,他沿着聂耳的足迹,一路走一路研究创作;大半辈子时间都专注于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传播国歌精神;20年前就在为国歌的立法四处奔走,并拟定了一份国歌法草案……他叫崎松,是聂耳和国歌的研究专家。

    崎松,原名刘本学,1937年生于玉溪市红塔区魏家山,11岁那年,他考入了玉溪广文学校。此时,解放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聂耳革命精神的影响下,中共玉溪地下党组织在广文学校积极开展革命工作,组织成立了“七七合唱团”。崎松上学时就加入合唱团,与同学一起演唱《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进步革命歌曲,还参加过纪念聂耳、冼星海的文艺晚会演出。从那时起,聂耳精神、国歌精神已经融入他大半生的工作、学习中。1978年,崎松到昆明参加云南省民间音乐集成工作会,抽空拜访了聂耳的三哥聂叙伦,一番长谈后,崎松开启了寻访聂耳人生足迹之路。从玉溪到昆明、到上海、到北京,再到日本藤泽市,崎松沿着聂耳的足迹走了几十年,一路收集聂耳与国歌的资料。1990年起,他开始潜心著述,先后出版了《聂耳与国歌》《军歌 战歌 国歌》《聂耳之路》《国魂聂耳》等12本聂耳与国歌的研究专著。近年来,崎松为机关单位、学校、厂矿、军队、农村举办聂耳与国歌专题报告会、讲座30多场。听众人数每场最少的20多人,最多5000多人,总人数近4万人。

    2002年,崎松已从市文化馆退休,聂耳与国歌的研究工作却从未停下。那一年,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国歌立法”让他茶饭不思。他跑了很多部门找人想办法,可他不是全国人大代表,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到他。回家后,他提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给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草拟的国歌法以供参考。在信中,他阐述了为国歌立法的理由:我国已有国旗法和国徽法,从10多年的执行情况来看,这两部法律确实对维护祖国尊严、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唯独没有制定国歌法;缺少国歌法,有的娱乐场所擅自把国歌改编成摇滚乐演唱;面对有人乱改、乱编、滥用国歌的情况,早日为国歌立法显得十分必要。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聂耳与国歌研究的共产党员和作家,对国歌有着很深的感情,特向你们提出这个建议。

    崎松在信的末尾深情地说:“一个人没有精神直不起腰来,一个民族没有精神不能昂首阔步去创新未来。”他说的精神正是国歌精神,他在各种讲座报告中曾多次为玉溪市民阐述什么是国歌精神。

    崎松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中国音乐史、电影史、文化史,乃至在世界文化史、音乐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所体现的“五种精神”融化在了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与《国际歌》的精神一脉相承,“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幸福生活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这是自主自救的精神。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就是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国家存亡匹夫有责。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但到了灭族灭种,敌人要抢光、杀光、烧光的时候,才逼迫着拿起武器去保卫家园。《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血与火的年代,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饱蘸着中华民族的血泪谱成的,中华儿女不愿打仗,是被逼着去战斗的,它的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热爱和平的精神。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的精神。一盘散沙必然被动挨打,团结就是力量。

   “前进!前进!前进!进!”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乐观进取的精神。

    耄耋之年的崎松依旧笔耕不辍,目前,正在编著第13本研究聂耳与国歌的专著,将深入挖掘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大力弘扬国歌精神。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传兵)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