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台|云南“2022成绩单”亮眼,2023年抓经济氛围浓浓的!
发布时间:2022-12-30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21230150141.jpg?x-oss-process=style/w10

复兴号动车组飞驰在中老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上。 杨林摄

站在2022年底回望年初,对这一年的工作颇多感慨。疫情频发、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行、服务业长期承压等等,都是云南超预期的叠加冲击。2022年“极不寻常、极为不易”,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参与者。

12月30日,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出席。王宁书记在上午的讲话中总结,一年来我们守住了底线、加快了发展,主要工作取得新成效。这一平实的概括,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守住的“底线”有四条: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而且脱贫人口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并且越来越好;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一年,全省消除返贫风险61万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取得的新成效,集中体现在8个方面明显进展,分别是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和电池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营商环境优化和市场主体培育、进出口特别是中老铁路运营、强边固防和民生保障。

微信图片_20221230150830.jpg?x-oss-process=style/w10

大理“洱海留香”软香米种植基地。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具体分析往细处看,2022年云南的经济工作多项数据令人振奋。试举几例——

1—11月,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6位。

市场主体逆势快速上升,年内新登记市场主体、企业总数双双突破“一百万”,分别达到110万户和101万户。截至11月底,云南实有市场主体483万户,同比增长19.6%,增速排全国第4位。

重点领域投资超预期增长,农业投资增长规模全国第一,能源、旅游、环保、数字经济等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交通、水利投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在房地产投资下降1000亿元、交通投资减少500亿元的情况下,产业投资增长44.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0.5%,同时产业民间投资增长38.9%。

……

这些数据蕴含的变化,有些其实具有全局性、趋势性意义。

如一年来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其中工业投资扭转多年持续下滑,1-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51.6%,创十年来新高,这是投资结构的重大变化:产业投资多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和交通投资之和,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微信图片_20221230150635.jpg?x-oss-process=style/w10

光伏发电。陈欣波摄

比如在产业强省建设上,一年来开工新能源项目超2000万千瓦,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产值分别增长38.5%、136.3%和449.8%,中国铝谷建设成效明显,光伏制造全产业链雏形乍现,新能源电池产业迅速壮大。

再如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较2021年底净增72万余户,同比增长近两成,实有企业数增长了14万户,是“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量的2倍。改善营商环境,全力招商引资,让市场主体倍增,正是近些年云南孜孜以求的。

在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王予波省长说:“干”是主观因素,今年的成绩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不干无以求进,在实干中凝聚了合力。

这一年,云南唱响了经济工作的大合唱,调正、气足、没有杂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年,云南激发了各级各地做好经济工作的内生动力,你追我赶的局面形成。这一年,云南打通了经济工作落实的“肠梗阻”,部门、厅局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上门服务。

一年来,我们看到项目集中开工让州市主官坐不住了;全省现场会既到做得好的地方开,也到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开;各州市走出“山门”招商引资暗自角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各有高招;“磨憨托管”、“办不成事窗口”等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微信图片_20221230151719.png?x-oss-process=style/w10

磨憨口岸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人民网记者李发兴 摄

盘点云南一年的经济工作,哪些特点令人印象深刻?记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取法乎上、牵牛鼻子和每天努力。

取法乎上,边疆省份没有边缘心态。如云南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一万公里,居全国第二,120个县市区建成高速公路,并且还有4025公里在建。今年,云南水利、交通和农业的投资规模,均占到全国的约十分之一。

牵牛鼻子,坚定不移产业强省。聚焦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等,实施绿色铝、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等产业专项三年行动,绿色能源已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行业跃居工业第四大支柱产业。

微信图片_20221230152021.jpg?x-oss-process=style/w10

砚山绿色铝产业发展跑出发展“加速度”。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每天努力,主动作为应变克难。今年以来,省委大抓作风和效能“两个革命”,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王宁书记要求,从省、州市到县市区,再到乡镇和村社区,每级干部都要践行“三法三化”工作法。王予波省长比喻说,抓经济工作就像农民种地,一天都不能耽误,因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实事求是总结成绩,也要看到不足之处。目前云南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较大,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不明显,房地产、金融领域存在风险。同时,产业基础较薄弱、创新驱动不够明显、区域发展不协调、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老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唯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

2023年,全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云南更要稳中求进。稳是大局,进是方向,就是要知难而进、砥砺前行、加快发展。会议对明年的工作,从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方面做出安排部署。梳理这些举措,“信心”是关键词,列举其中的一些“新闻点”——

在安排各类政府性投资资金时,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鼓励大家买房买车;云南旅游春天要到了,将从“门票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大力推进业态创新;滇中城市群要真正动起来,建立省级领导机制和相关州市协调机制……

“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抓经济工作,亲自抓产业发展、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把抓经济的氛围搞得浓浓的”,王宁书记在会上再次强调。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