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的通海骨伤医院,一块宽1米有余的屏风上赫然写着“仁医厚德称妙手 鱼水深情记良医”,这不仅象征着李家贵逾山高的人格,更代表着李家贵比海深的拥军情怀。
1943年,日本飞机轰炸滇越铁路,抢修铁路人员伤情严重、危在旦夕。大家焦急万分之际,恳求当时颇具名望的李顺有郎中医治骨伤。李顺有毅然前往,一去就是五十多天,凭借高超医术医治多人,不取分文报酬,事了拂衣便回。
1949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李家贵祖父李增先和叔祖父李应先抢救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31团1营伤员的故事被传颂至今。当时战斗负伤的战士共十余人,据其中的受伤战士李义和回忆,他负伤躺在丛林之中,被村民苏大忠发现并送至安全之处,在此期间当地有名的中草医李增先、李应先为其治伤,高得胜之母等人从旁协助护理,李增先的妻子挤出乳汁托人送去哺喂伤员。待到李义和能自己进食时,乡亲们依旧给他送饭、送水、送药。另外几名伤员也得到了很好照顾。
李家贵的父亲是有名中医李文安,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拥军大义之举,坚定了行医济世之心。后来参军入伍,在部队得到全面锻炼。改革开放后,李文安返乡开办了“李文安骨伤科诊所”。
从祖父辈上世纪40年代抢救被日军炸伤的官兵,到具体战役中救治解放军伤员,再到他传承医技并创办通海骨伤医院以来的数十年间,李家贵满怀对军人的深情厚意,薪火相传,在点点滴滴中践行着李家先辈的拥军光荣传统。
年近九旬的志愿军退役军人旃应昌,长期患有腰椎痛和膝关节炎等疾病,每当发病时,找李家贵医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不仅因为李家贵医术精湛,更源于李家贵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李家贵帮我看了四、五十年的病,对我和家人都很关心,还帮我们减免医药费。”退役军人旃应昌感激地说。40多年来,李家贵和他的团队,不仅对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关爱有加,对现役军人也是有求必应。
驻通部队战士胡根盛在一次训练中不慎摔倒,造成右侧股骨颈骨折。李家贵得知情况后,一方面亲自为胡根盛治疗,另一方面用医学知识化解他的担心和疑虑,定期安排他做核磁共振,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医护,胡根盛的伤情好转,并免除了胡根盛治疗期间产生的2万余元医疗费。
在400米障碍训练时不慎从水平梯上滑下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战士罗云飞,能够继续参加各项军事训练,也得益于李家贵带着医生和祖传药方上门为其诊治。
胡根盛、罗云飞等战士享受到的优质免费诊疗服务是李家贵长期坚持为驻地官兵精准诊疗的一个缩影。40多年来,李家贵带领团队共治愈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近3000人,减免医疗费数百万元。同时,每年李家贵都要率领医疗团队前往军民共建单位及驻通部队开展义务诊疗、医务交流、帮带培训、送医送药以及节日慰问等活动。
相声小品温情感人、歌舞节目精彩纷呈、现场书画高潮迭起、民俗文化展演送祝福……每年“八一”、春节前夕,作为通海县文联名誉主席的李家贵都要积极组织文艺骨干,前往部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进军营”活动,激发广大官兵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热情,助力通海“双拥模范县”创建。
李家贵不仅是通海本地的知名医生,还连续两届担任玉溪市政协委员、连续三届担任通海县政协常委。多年来,肩挑为病人治病和履行委员职责双重重担的他,尽管忙碌,却尽职尽责,了解群众疾苦,反映地方所需。
对教育事业,李家贵一直很关注。出主意、想办法使者湾小学还清了40多万元的历史欠债,还出资为学校捐赠了电脑、复印机等办学用品。每年教师节,他都要出资慰问教师,为数十名贫困大学生捐款,让他们完成了学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防控任务中,在公益事业道路上,都有李家贵捐款捐物的忙碌身影。截至目前,李家贵已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260万元。
多年来,李家贵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投身爱国拥军,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先后获评“玉溪新乡贤”“云南好人”“中国好人”等殊荣。通海骨伤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杰出诚信骨伤民营医疗机构先进单位”“中华骨伤名院”等称号。
编辑:李奕颖 审核: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