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万里绘宏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中国建设述评
碧海掣鲸望巨擘,云天张翼仰高鹏。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从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到党的二十大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现代化寄托着多少代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矢志追求。
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需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加以审视的开放命题。新时代的中国做出开拓性的回答: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致力于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看新时代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形成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踏上现代化的快车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部署,开启我国信息化发展新征程,数字中国建设越来越成为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高度重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擘画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大动力。世界看见,一个活力奔涌的数字中国正在走来。
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超前部署擘画数字中国建设蓝图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如何在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激发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新活力,去赢得更加长远、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数字中国”这一概念——“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中国搭建的互联网国际平台提出这一概念,成为面向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宣示。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数字中国建设把舵定向、擘画未来。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被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
两个月后,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致贺信,深刻阐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在贺信里,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在福建工作时的往事,“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
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源自长达几十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时光回到本世纪之初,那时,互联网、计算机在中国远未普及。人们很难想象,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的福建,却已悄然开始了一场数字化转型的变革。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部署。他同时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由他担任组长。次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数字福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审议通过“131”计划,开启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这也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习近平同志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并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打造“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浙江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答常新。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一宏阔的图景中,数字技术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领域成为大国竞争的最前沿和新赛场。
置身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信息时代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
踏上新征程,擘画新蓝图。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有了里程碑意义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信息化领域的首个全面规划,文件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首次提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将建设数字中国上升到“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战略高度。
这是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这是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份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一一明确: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立足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加强整体布局、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海乘风启新程。
从“131”计划、“八八战略”到“2522”;从东南一隅、之江热土到神州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挥就的“大写意”被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一幅峰峦莽苍、千帆竞发的壮美数字画卷正在新时代的中国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部署。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以数字中国建设构筑发展新优势,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在上海,提出“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浙江,指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在安徽,强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谋划数字中国建设全局,有力指引数字中国建设实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信息化迈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展开,数字技术正引领和推动着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
——数字中国建设底座不断夯实
“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约利用水平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持续打通。
与北京直线距离约300公里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年均气温4.3摄氏度,地处“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室外自然冷源和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乌兰察布市被众多网信企业选为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
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可再生能源更丰富的西部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
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超算发展水平位于全球第一梯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全国累计建成8000多个纯数字化智能变电站······
“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贵州省以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信息时代的石油”,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谁能下好数据这个先手棋,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掌握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文件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相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最显著的生产要素,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文件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方面系统性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绘制了数据要素发展的长远蓝图。
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数字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这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标志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
《上海市数据条例》《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一批地方数据条例文件密集出台,各地规范有序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开放。
上海数据交易所积极构建数商生态体系,北京建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交易平台,深圳数据交易所积极推动数据跨境交易······截至2022年底,全国成立40余家数据交易机构,数据要素市场积极活跃,释放出澎湃动能。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挥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不断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我国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推动数字化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积极发挥数字化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经济乘风起势——
GDP增速2010年10.6%,2011年9.6%,2012年7.9%······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增长,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正面临“前进中的问题”、经历“成长中的烦恼”。是沿用老办法拉动增长,还是寻找新路径稳量提质?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明确“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新常态”,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在这场深刻转变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网信事业寄予厚望。“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导方向是数字经济;网信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一批中国应用引领世界潮流······放眼当下中国,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业态风起云涌,新模式争相登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驱动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数字政务高效协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政务、数字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明确要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
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系列重大决策,一项项具体部署,我国数字政务建设驶入快车道。
电子社保卡、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一系列高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
“北京通”“随申办”“浙里办”“粤省事”“渝快办”······一大批地方政务服务App优化线上办事体验,赢得人民群众的好感和信赖。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各大网站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等专栏······网上民意直通车开通,民意表达新渠道不断畅通。
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正给亿万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2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在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我国电子政务排名从2012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43位,成为全球增幅最高的国家之一。
数字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我国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展现旺盛需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从数字藏品到AI绘画,数字科技推动文化产品新潮流;从虚拟数字人到沉浸式项目,数字科技带来文化场景新体验······数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创造着文化产品新形态。
《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节目在互联网上“圈粉”无数,文物热、非遗热等纷纷兴起;中国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电竞产业、国产网剧、音视频作品不断走出国门、蜚声海外;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数字文化市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建设深入推进······放眼新时代,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我国数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网络文化精品迭出,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璀璨夺目。
数字生活美好图景正在实现——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优化公共服务,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正在惠及更多百姓。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5亿,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40亿,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数字化生活,正在从曾经的美好憧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应用层出不穷,只有不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社会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为社会公众在新时代拥抱数字文明规划了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建设上线“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打造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有效措施,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稳步提升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数字技术守护绿水青山——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系统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难题。生态兴则文明兴。信息时代新的赶考之路上,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一项项更绿色智慧的数字技术,正守护着美丽中国。
福建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态云”平台;重庆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一张图应用平台建设;陕西建立数字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平台······各地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用“智慧大脑”保护生态环境,美丽中国频展新颜。
一场更绿色环保的变革,正在改变着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已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数字电网建设积极推进,国网系统内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超400套;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蓬勃兴起······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不断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一种更绿色低碳的生活,正成为社会新风尚。
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超4亿,车辆使用效率极大提升;各地纷纷推出个人碳账户,减碳正式进入个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拥抱绿色低碳新生活。
——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抢占信息时代发展主动权、竞争主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多少关切,多少厚望,寄托着网络强国、科技强国的梦想。
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仅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描绘出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的路线图。
思之深,行之笃。
山西太钢,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一度巨额亏损。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走进这家企业考察调研。
第一次考察时,“85后”技术员廖席正在进行新项目“手撕钢”的艰难探索,平均每两天失败一次。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让他鼓足创新勇气。
彼时,“手撕钢”这种高精尖基础材料,我国并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一度只能靠高价进口。
三年后,太钢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钢”研制成功。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生产车间,廖席既紧张又兴奋。拿起一片“手撕钢”,总书记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说:“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短短几十年,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上榜总数多年蝉联第一······近年来,我国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牛鼻子”,集中资源力量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创新体系,在部分领域已经形成全球竞争新优势。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席卷全球,与之相随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且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深刻认识网络安全风险、有力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此后,我国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一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相关重要制度,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建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车联网安全监测实验平台;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16.6%;全国超500所本科和职业院校开设网络安全专业;连续9年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数字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不断优化数字发展环境
“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一批有竞争力的网信企业。”“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网信企业的发展。
不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是网信企业的信心之源。
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点明了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网信企业的坚强后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召开座谈会,支持互联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会议,明确要加快出台支持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门相继推出有力举措,为网信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和保障。
规范与发展,是数字经济“一体之两翼”。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侵害个人隐私、平台垄断、算法滥用等问题时有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完成修订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数字市场竞争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等新规,规范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数字法治建设,深入开展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持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为建设数字中国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2年6月,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
从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从《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到《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从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到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从与多国签署5G合作协议到推进“丝路电商”······中国着力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治理进程,与世界各国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推动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2022年7月23日,福建福州,以“创新驱动新变革 数字引领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发展形势新变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全面部署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
行进十年,非凡十年,新时代的中国巨轮驶入新的历史航程。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新时代的第十个年头,民族复兴行进到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的动员令。
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需要持续凝聚发展合力,着力破解基础性关键性难题,不断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
——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绘蓝图、定目标、向未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明确清晰路线、指明前进方向。站在新的起点,以数字中国建设为引领,中国已经吹响了向数字时代进军的号角!
“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浩荡春风中,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励亿万人民信心满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历史的契机,只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回望“触网”近三十年,中国迎来历史性巨变;放眼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洪波涌起、风光无限。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数字中国建设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