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聂耳音乐合唱周等活动中,各族群众唱响伟大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系列作品;在传统节日里,各族学生同唱一支歌、同跳一支舞;每个闲暇夜晚,各族群众聚在公园中一起休闲小憩、谈天说笑……随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红塔区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在照进现实。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红塔区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着力推动各民族繁荣发展,全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创建工作模式,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红塔样板”。2022年,红塔区成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3年,正向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稳步前行。
用活聂耳故乡红色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是玉溪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红塔区深挖本地红色资源,拓展平台载体,以更加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促进各民族凝聚起强大的文化自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保护开放聂耳故居,建设聂耳广场、聂耳大剧院、聂耳公园,规划实施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项目,红塔区在潜移默化中将国歌文化符号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心怀家国;推动传承玉溪花灯这一具有700余年历史的艺术形式,让其成为各族群众传情达意的桥梁纽带。用活玉溪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广文学校遗址等红色资源,让群众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建设红塔公益书屋、红塔书院、农家书屋和乡村大舞台等文化场所,结合普法宣传、“三下乡”、文明讲堂等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凝聚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智慧力量。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推动各民族繁荣发展
红塔区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水平,谱写了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动人篇章。
红塔区全力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深入实施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跨越”计划,凝心聚力打造十大全产业链,坚持走服务业专业化发展道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58个,红塔区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脱贫人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精准落实“六稳”“六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医保参保实现全覆盖,全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打造良好社会环境
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红塔区制定出台城市民族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城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在规划建设、就业创业、平台搭建、活动引领等方面下足功夫,多措并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打通城市“断头路”,红塔区精心打造互嵌式城乡居住环境,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创业就业服务机制,完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红塔区创业就业承载力乃至人才吸引力持续攀升。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交融互进活动,全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享共乐,形成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浓厚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探索创建工作矩阵
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格局
坚持分区域、抓重点、促联合、共创建,红塔区积极探索创建工作矩阵,织密织牢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网,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众参与、齐行动成为红塔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动人底色。
以国民教育为基础,红塔区组建“民族团结+全民教育”矩阵。坚持“一校一文化、一校一特色”办学思路,红塔区将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促使各族学生建立起彼此依赖、相互尊重的深厚友谊。
挖掘红塔区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民族团结+文化旅游”矩阵。以省运会在玉溪举办为契机,红塔区打造龙马山、高鲁山、灵秀、黄草坝等生态旅游线路,做精推广大营街、青花街等休闲旅游街区,搭建起更为广阔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尊重、包容和欣赏。
发挥媒体融合效应,组建“民族团结+互联网”矩阵。红塔区走好群众路线,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建设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打造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家园。(记者 郑诗)
民族政策应知应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玉溪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刘玉霞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