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健康中国战略,国民的健康意识大幅提升,民众对于‘忍一忍就好’的疼痛处理态度也大幅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疼痛根源。因为疼痛虽非疾病本身,但长期忽视可能发展成为慢性病。”住滇全国政协委员阮鸿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疼痛管理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方面,基于多元作用机制,涵盖多种适应症的新型药物层出不穷,在疗效上实现了显著提升的同时,副作用大大减少,使得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加安心,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中医药产业也在疼痛管理领域焕发新生机,众多具有独特止痛效果的中药品种经过深入研究与开发,应用于疼痛治疗。
“随着社会整体健康意识的提升,民众对于疼痛管理的认知有了更多新变化。但不能忽视的是,仍有部分人群关于‘未病先防、未病先治’的理念仍需加强。”对此,阮鸿献建议,应培养更多民众及时发现、充分了解并积极应对疼痛问题的意识,并优化完善各种医疗资源做好疼痛管理,通过预防和早期治疗,防止疼痛转变为慢性病,确保每个人的健康得以有效维护,进而实现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推动整体健康水平跃升至新阶段。
“社区药房也是疼痛管理的关键。” 阮鸿献认为,社区药房作为距离居民最近的提供健康服务的场所,在接近性与便捷性方面优势巨大,是疼痛管理的关键枢纽,打通疼痛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且不论是疼痛症状本身的突发性或持久性,抑或是疼痛管理过程中所需的连续关注与适时调整,对疼痛患者而言,获取服务的便捷性至关重要。
对此,阮鸿献还建议,让更多社区药房在疼痛管理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药师疼痛管理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疼痛药品管理制度,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如电子处方流转、智能药柜等,提升疼痛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作者:本报记者 丁观有 巩雅菲 董荣蓉 钟颖 魏溦 刘玲玲 张音笛 叶承昊 编辑:蒋海宽 实习生 杨泽琰 叶承昊 责任编辑:张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