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政画报 | 触摸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11来源:央视网

天天学习 “博物馆很重要,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与来自“六朝古都”南京的宋燕代表交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话题时,这样分享童年往事。

宋燕代表向总书记讲述了六朝博物馆的建设故事、最美落地窗走红的故事、小小讲解员的志愿故事,并汇报了南京文博工作在2023年取得的喜人成绩——在南京接待的2亿多人次游客中,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3448万人次。

总书记听得十分专注,并感到很欣慰。他还回忆起小时候骑自行车上学时的情景,感慨北京古城墙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总书记叮嘱宋燕代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跟随总书记的讲述,《AI时政画报》用科技描绘了这份独属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别样浪漫”。

文博事业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悠悠文脉。

早在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调研时就曾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让博物馆、博物院成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总书记的要求一以贯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国宝推荐人”,先后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考察,还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总书记的叮嘱语重心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先声。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撑。

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迸发的吸引力令人瞩目:故宫博物院一票难求、上海博物馆凌晨排队,《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节目广受好评,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参观博物馆更是成为社会新风尚。

就在刚刚过去的农历龙年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共接待游客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在博物馆里体验文化年,沉浸式观展与文物“亲密接触”,欣赏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与历史文物产生更加紧密的连接……以博物馆为纽带,公众与传统文化实现了“双向奔赴”。

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免费开放率超过90%,多地博物馆接待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一组组数据生动昭示,与博物馆深度接触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立世,文化兴邦。博物馆不仅陈列过去、启示未来,也让更多的人在回望历史、感受灿烂文明中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刘禛

编   辑丨鲁杨

视   觉丨郝凤林

技   术丨毛永丰

校   对丨蔡纯琳 孙晓媛 毛长志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王雪峰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