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装” 酸角结“甜果” ——
猫哆哩公司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24-03-29来源:玉溪网

3

工作人员采摘酸角。本报记者 曾永洪 摄

时值3月,位于新平县漠沙镇曼线村委会大曼线小组的猫哆哩庄园里,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一排排整齐的酸角树,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虔诚地守护着这座大山,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生机。很难想象,1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地荒芜、山石裸露、水源匮乏的荒山。

2012年,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猫哆哩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合作,在大曼线小组规划建设了3200亩、共计6万余棵酸角树的连片林区——猫哆哩庄园。从此,执着的猫哆哩人与朴实的村民踏上了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大山、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的征程。

一晃12年,如今的猫哆哩庄园青山连绵、郁郁葱葱,成为集科研、科普、观光旅游、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酸角基地,还通过联农带农助农模式,引领当地群众过上甜蜜生活。

建立种质资源圃,推进酸角保护开发利用

猫哆哩庄园里“藏着”一个全国面积最大、保存资源最丰富的酸角种质资源圃。在这里,有200亩、500余份酸角种质资源。利用酸角种质资源,猫哆哩庄园与全国、全省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为酸角的标准化种植、新品种选育、遗传分析、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酸角古树日渐消失。酸角种质资源圃的建立,不但能有效保护本土酸角种质,避免树种灭绝,而且有利于保障种业安全。同时,我们在庄园开展酸角产业提质增效科研项目,通过筛选良种、打造规范化种植示范点,有效促进了酸角的高效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瞿文林介绍。

通过发展酸角产业,不仅绿了荒山,还改善了当地干热河谷水土流失状况。随着猫哆哩庄园的入驻和成长,大曼线小组走出了一条立足干热河谷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猫哆哩庄园作为猫哆哩果糕的原料“工厂”,每年可产酸角2000吨,随着树龄的增长,未来酸角的产量、产值也将翻番。与此同时,猫哆哩庄园还是保护元江-红河流域典型生态脆弱带及防治水土流失的示范基地,为促进当地生态修复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猫哆哩庄园累计投资超1.37亿元。猫哆哩人和当地群众12年的坚守,让荒山变绿了,致富道路更宽了,这种精神也正是公司多年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朝着既定的目标,慢下来走自己的路,用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做好这件对企业有利、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益的事。”猫哆哩公司董事长宋子波谈道。

感恩热土和群众,以实际行动联农带农富农

宋子波常说:“云南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们,我们感恩这片热土赐予的丰富资源,感恩这片热土上辛勤劳作的老百姓,所以要以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于是,在家乡情怀的加持下,宋子波选择将猫哆哩庄园落地在气候温暖、终年无霜的大曼线小组。

大曼线小组作为一个传统的傣族村落,村民住着土掌房,靠种植水稻、苦瓜、芒果为生。猫哆哩庄园的入驻,不仅让村里的荒山利用起来,还在入驻当年一次性支付了470余万元租金。当时,大曼线小组有392名村民,人均分到了1万多元。剩余的70余万元租金则用于小组水池、公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修缮等。此外,大曼线小组村民还能到猫哆哩庄园务工。

钱包鼓了,底气足了。几年间,大曼线小组村民盖了新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万多元,大家都很感慨。“要是没有猫哆哩,我们可能现在还住在土掌房里呢!”大曼线小组组长亚飞脸上笑意盈盈。

今年50岁的村民徐金辉自猫哆哩庄园建起来后便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酸角树日常管护。“平均每月工资为3000多元,自家6亩芒果地一年下来能赚3万多元。基地的同事也很好相处,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想都不敢想。”徐金辉话语中充满了对公司的感激。

据统计,猫哆哩庄园每年累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人次,为庄园周边群众增加就业收入约180万元,酸角真正成为大曼线小组村民的“致富果”。“现在,不仅猫哆哩庄园种植酸角,还带动了大曼线小组部分村民及平掌乡部分村民一起种植酸角、西番莲。我们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兜底收购,每年向农户收购原料上万吨。”猫哆哩庄园经理范家林表示,依托庄园持续扩大酸角栽种推广,在实现公司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这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兄弟朋友“一家亲”

一提到猫哆哩,“老派云南作风”的广告词跃然浮现。“老派云南作风”,简洁地概括了多年来猫哆哩坚持零添加,深耕酸角深加工,还原食物本味的初心。在宋子波看来,这6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猫哆哩人和傣族同胞相生相伴、共存共荣,一起成长、共奔致富路的相处方式。

12年前的一次选择,让猫哆哩人与大曼线小组村民成为一家人。村民用劳动为公司提供优质酸角原料,猫哆哩人用智慧为大曼线小组留下一片青山和财富。“感恩公司对大曼线小组的支持和帮助”“傣族人民淳朴热情,让身在异乡的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汉族同胞非常好相处,我们干活充满干劲”……在这里,汉傣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以心换心,像兄弟姐妹一样和谐相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放在哀牢山间。

“从配备工作用房到依据天气状况弹性上班,多年来,我们持续改善大家的工作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吃民族饭,创民族牌;惠民族利,享民族果’,猫哆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范家林补充道。

猫哆哩庄园位于干热河谷,常年高温和烈日下的劳作,让大家有了同样黝黑的肤色,更磨砺出了一颗坚韧向上的心。红土蓝天下的猫哆哩绘就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图景。“初心引领,使命坚守,这是猫哆哩一直在做的事,我们也将一直坚持做下去。”宋子波表示。(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诗 李丹)



编辑:高倩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