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本土资源 促进扩优提质
玉溪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24-07-01来源:玉溪网

9

    跳起欢快的彝族烟盒舞。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对优质、均衡、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玉溪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创新,深挖本土资源,打造育儿品牌,全力推进全市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用活本土资源

“小朋友们,数数池塘里的荷花有几朵?”“荷叶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这片菜地里种了几种蔬菜呢?”……近日,在红塔区洛河乡中心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在行走的课堂中丰富知识、在游玩的过程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洛河乡地处高鲁山系,作为一所山区幼儿园,每周我们都会开展乡村野趣课程,带领孩子们来到校外,观察农作物生长、感受鸟语虫鸣、体验农耕文化;回来后,还会组织孩子们用言语、绘画等方式分享外出体验的成果,助力孩子在语言交流、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升。”红塔区洛河乡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王慧萍说。

目前,与城镇学前教育相比,农村学前教育还存在规模小、投入少、师资弱等问题,如果一味地模仿城镇幼儿园的办学模式,农村幼儿园将会失去自己的特色。洛河乡中心幼儿园从现有条件出发,结合本土资源设计园本课程,让幼儿活动在乡村生活中展开,让生活经验在主动探索中获取。

“洛河乡自然资源丰富,为教学和游戏提供了多种可能,农家小院、动植物、田野山林都能成为孩子们的探索对象。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生活的空间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洛河乡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桂光明说,在这里孩子们能真切体验到鸡蛋的温度、感受农家的温情。

传承民族文化

走进峨山县幼儿园,百果园、石子小院、小茶园等各类寓教于乐的游戏区域一应齐全,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结合本地民族特色精心打造的彝家山寨。彝家山寨里建设了土掌房、茅草屋等彝族传统民居。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习草编、竹编等传统手工艺,亲身体验舂米、摸鱼等传统生活劳作方式。

据介绍,峨山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用好身边的“活教材”,峨山县幼儿园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乡土文化3个方面进行挖掘利用,制定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园本课程,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和发现峨山的方方面面,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传承民族文化。

“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幼儿园每年开学都会举行萌娃开新街活动;每周四、周五组织孩子跳彝族传统花鼓舞和烟盒舞。”峨山县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陈淑芝说,挖掘区域优势资源,有助于提升教育品质与特色,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峨山县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孩子不仅感受到了彝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成长中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家长张萦娇说。

打造育儿品牌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不断提升,玉溪学前教育发展逐步过渡到了解决结构性失衡和扩优提质的新阶段。

为此,玉溪市在推进园区建设、集团化办园、结对帮扶、等级创建、幼小科学衔接、课程游戏化建设六项促优工程的同时,立足本土,坚持以“453N41”模式整体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分析“山区、坝区、城区”地方特色,从传承优秀文化、挖掘乡土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游戏浸润生活4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打造N个示范引领支点,引导各级幼儿园扎根本土、回归儿童,找准自身优势、地域特点,以课程改革推动课程质量提升,全方位打造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特色模式和育儿品牌。

据介绍,峨山县小街街道中心幼儿园围绕“课程生活化”教育理念,打造独特的生活课程,按照“基于生活、全年龄段、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实践,帮助幼儿健康成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孩子从入园开始,就突破原有“教师分餐”的方式,转变为幼儿自主取餐、自主就餐、自主整理,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生活技能。同时,配合开展“今天我当家”“今天我帮厨”“班级劳动日”“我是爸妈小帮手”等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锻炼好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社交能力,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关键的幼小衔接期。(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建龙 文/图)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