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聂耳文化名片——玉溪大地绽放“合唱之花”
发布时间:2024-07-17来源:玉溪网

4

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在“致敬聂耳”2024年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中进行汇报演出。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阳 摄

核心阅读

玉溪是国歌曲作者聂耳的故乡,在丰富多样的地方音乐文化中,诞生出一个个合唱团,他们用歌声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用歌声打造属于玉溪的红色文化名片。

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将合唱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感召力的音乐形式,作为打造“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品牌的重要抓手,举办了包括聂耳音乐周、“聂耳杯”合唱比赛、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在内的众多活动。在嘹亮的歌声中,让聂耳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5

江川区若水童声合唱团正在排练。(合唱团供图)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月24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元宵晚会上,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和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童声合唱团的师生们共同演绎了合唱《小雅·鹿鸣》,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小雅·鹿鸣》已然成为我市合唱的一张名片。

这是玉溪厚植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土壤,擦亮聂耳文化名片,践行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实际行动和必然结果。如今,玉溪大地处处绽放“合唱之花”,在玉溪合唱界,上有七旬老人,下有4岁幼儿;在家门口的公园里、在排练厅里、在音乐教室里、在农村的公房里,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职业的人在一起,激情澎湃地歌唱着。他们的歌声让聂耳音乐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成为玉溪合唱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6

正在排练的玉溪市文化馆群苑合唱团。

多样的地方音乐文化滋养出合唱的花朵

玉溪有著名的花灯戏、洞经音乐、滇剧和少数民族歌舞,在丰富多样的地方音乐文化中,诞生了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国歌曲作者聂耳。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聂耳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玉溪儿女团结奋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玉溪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聂耳精神,打造聂耳音乐文化品牌,把合唱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感召力的音乐形式,作为打造“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品牌的重要抓手,举办了包括聂耳音乐周、“聂耳杯”合唱比赛、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在内的众多活动。目前,聂耳音乐周已成为以合唱为主要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文化品牌。同时,玉溪还建设了一批以聂耳为主题的文化阵地,完善阵地功能,让文化传播传承更加有力有效。

“其实,聂耳创作的大部分歌曲都很符合大众审美,也很适合以合唱的形式来表演,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毕业歌》等,无论是五六人的小合唱,还是上百人的大合唱,都能凸显聂耳‘人民音乐家’的特性。”玉溪市聂耳文化中心主任赵琳表示,合唱最能体现聂耳的精神和力量,一直以来,玉溪民间就有群众自发组织合唱活动以纪念聂耳。

多年来,玉溪抓住“合唱”这种音乐形式,让聂耳精神在合唱中有更形象的载体和更深广的影响。2009年,经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重大文艺活动“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开始举办;2011年,玉溪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基地”。近年来,具有全国水平的“聂耳杯”合唱比赛应运而生,全国各省、自治区的70多支优秀合唱团先后来到玉溪比赛,有力推动聂耳音乐周的艺术水准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玉溪市文化馆群苑合唱团、江川区若水童声合唱团等本土高水准合唱团不断涌现,纷纷登上全省、全国舞台,并取得骄人成绩,让打造玉溪聂耳文化品牌有聚焦点和发力点,让建设聂耳音乐之都的脚步更稳。

发展至今,玉溪合唱跨越语言、文化和年龄界限,将越来越多的人以合唱的方式聚集在一起。

“合唱是很广泛的音乐形式,它既充满人与音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独特魅力,又有更多的参与性和群众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大的影响力,以其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以及对各种风格音乐的驾驭能力等艺术特点而广受欢迎。”赵琳说,在合唱中,人们的情绪统一、声音统一才能形成“合和”之态,也才能实现“众乐乐”,如今“众乐乐”已成为玉溪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目前,玉溪共有678支聂耳百姓合唱团(小分队)、19支特色聂耳百姓合唱团、142支师生合唱团。

玉溪市聂耳文化中心聂耳文化研究科负责人陈虹羽介绍,《小雅·鹿鸣》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元宵晚会舞台后,玉溪于3月22日、23日晚,在玉溪聂耳大剧院举行了“致敬聂耳”2024年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汇报演出。“在23日的演出中,剧院内座无虚席,结束时,听众久久不愿离去,那个场面真的太让人感动了,这是玉溪合唱被玉溪人听到、被玉溪人爱上的最好证明。”陈虹羽说。

今年开始,玉溪市聂耳文化中心联合玉溪市文联音乐家协会,汇聚省内多名音乐人的力量,为玉溪合唱团提供更多更好的合唱作品,全力打造玉溪合唱品牌。

记者了解到,5月10日,玉溪市第一幼儿园成立了“四耳”师幼合唱团,年龄最小的4岁中班幼儿成为该合唱团乃至玉溪合唱界年龄最小的成员。

校园合唱——在不断突破中“满园花开”

《小雅·鹿鸣》的火爆出圈,带动了全市师生合唱队伍的组建、合唱展演活动的举行,也带来玉溪的师生合唱热。目前,全市已成立师生合唱团142支,成员7000余人,带动16万余名师生参与合唱活动,形成了“百千万”合唱矩阵,合唱文化在全市中小学蔚然成风。

今年3月以来,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乘势而上,用歌声传唱文化,编排了《清明》《螃蟹歌》,并再次火爆出圈、刷屏全网。3月30日,受邀参与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演出;4月23日,参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春风里——彩云追阅”阅读盛典《诗经里的中国》节目录制。6月7日,原创歌曲《筑梦少年》全网首发上线,江川区若水童声合唱团倾情献唱,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表演,以全新的形式助力高考。

身兼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和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童声合唱团指挥的普海玲告诉记者,今年玉溪的合唱氛围颇有燎原之势。普海玲说:“童声合唱团的孩子对待排练之余的合唱作业非常认真,一遍一遍地录制提交,毫不疲倦。教师合唱团的老师们一直以非常积极的态度面对每次排练。”

来自新平县漠沙镇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刀军和妻子都是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成员。对于刀军夫妇来说,每次按时参加排练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合唱团的排练时间通常是星期六,刀军夫妇需要早上五六点起床赶路,带上孩子从漠沙镇赶往红塔区,排练完又折返,来回赶路的时间需要6个多小时,他们排练时,孩子就在隔壁教室写作业,循环往复,付出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每个月近2000元的交通费、食宿费。除了刀军夫妇,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里还有不少易门、元江、新平等地的成员,面对同样的困难,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尽量不缺席排练。

提到带团经验,普海玲介绍,刚开始组团的时候,合唱难免会缺失一些美感,有了专业性指导,加上日复一日的学习和排练,合唱才具备了观赏性,而这也是大部分合唱团的共性。普海玲说:“因此,我们合唱团的老师才更认真地面对每一次排练,他们热衷于把学到的指挥、声乐等知识,运用到带团工作中,提高团队合唱水平。”今年,普海玲还受邀到通海县九龙中学、桑园中学、杨广中学指导合唱排练,对学生的发声技巧、形体动作进行技术性指导,帮助他们及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看花开的地方,迎着晨曦升起的方向,我积攒力量,坚定目光,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驰骋沙场。飞吧,别怕,胜利在望……”今年高考期间,易门县第一中学的一首原创合唱歌曲《飞吧,别怕》在朋友圈广泛传播,歌声中温暖的力量将这个夏天承载的梦与希望、青春的奋斗与激情、美好的祝愿与希冀展现得淋漓尽致。

《飞吧,别怕》的词曲作者是易门县第一中学的95后青年教师周向。他创作的这首歌曲,既表达了高三学子多年求学的艰辛,也表达出对高三学子的祝福。周向是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男高声部成员,也是玉溪市聂耳和国歌研究会会员,还多次参加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市、县两级“聂耳杯”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周向说:“加入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后,我得到了成长,因此我也想用成长中获得的正能量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高中生升学压力大,又处在敏感的青春期,有很多事不愿意表达,而合唱这种传播性广以及参与度、调动性、鼓励性高的活动,最适合普通学生。“加入合唱团后,有很多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勇敢地唱出来,人变得更加自信,对未来的方向也更加明确,这就是合唱的内在力量。”周向说。此外,周向还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歌词,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今,周向不仅是易门县第一中学映月之梦合唱团的指挥,还是易门县“青年夜校”的声乐老师,他希望合唱被更多人喜欢,也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合唱是普通孩子了解音乐,提高审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渠道。”江川区若水童声合唱团指挥普海兰说,自“走红”后,若水童声合唱团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不断增加的展演机会让学生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大方。

民间合唱——用热情点亮美好生活

在用心用情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中,玉溪推动聂耳音乐文化不断向基层扎根,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民间音乐氛围浓厚。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6月27日下午,江川区九溪镇矣文村扯纳苴小组的公房里,俏佐阿梅合唱团的20多名彝族妇女身穿彝族服饰列队演唱,彝语和汉语的自然转换,引得现场人员纷纷举起手机录制,留下这特别的一幕。

“俏佐是扯纳苴的彝语发音,阿梅是阿妹的谐音,俏佐阿梅的意思就是扯纳苴的女子。”俏佐阿梅合唱团的发起人宋鹏告诉记者,俏佐阿梅合唱团目前有25名成员,均是扯纳苴的彝族妇女,她们天生喜欢唱歌,拥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看到村里有那么多爱唱歌的人,我就想号召大家成立一支合唱团,结果我的想法和这些爱唱歌的村民不谋而合,合唱团就这样诞生了。”宋鹏说。

俏佐阿梅合唱团的彝族妇女大多家中都有数十亩农田,在繁重的农活中,她们每周四晚上8点到12点仍然挤出时间来排练,一遍遍地磨合,只为把作品演绎得更加动人。“我们从小就喜欢唱歌,农闲时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唱歌。对我们来说,开心要唱歌,难过要唱歌,一个人在家做家务要唱歌,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更要唱歌。”合唱团成员普红梅说。“我们本来是自娱自乐地唱,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合唱团,经过系统性训练,大家的歌唱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合唱团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合唱团成员李菲菲说。

宋鹏告诉记者:“合唱团成立6年来,曾受邀参加省、市、区、镇的120余场公益演出和各类活动。”1月13日,四川省广安市合唱协会和全国社会合唱团交流合作联盟举办全国社会合唱团交流合作联盟第一届新年合唱音乐会暨2024·重庆首届“江山春潮”新年合唱音乐会,俏佐阿梅合唱团受邀参加。这是俏佐阿梅合唱团近期站上的最高舞台,作为一个农民合唱团,他们一直坚持着,只因源于对歌唱的热爱。

“来,女高声部准备,一、二、三,开始……”7月1日晚上7点半,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玉溪市文化馆月光综合演艺厅传来阵阵歌声,这是玉溪市文化馆群苑合唱团正在排练,在指挥李佳的引导下,各个声部的成员依次起立、落座、歌唱。

群苑合唱团于2015年组建,如今已坚持了近10年,成员也从30多名增加到如今的160多名,并长期稳定组织排练。李佳说:“刚开始我们只有4名男声成员,和声的时候甚至听不到男声,即便如此,我们也坚持排练,我知道如果不坚持,可能连4个人都没有,如今我们有40多名男声成员。”

李佳介绍,刚开始组团时,大家对合唱的认知很低,以为合唱就是简单的齐声唱,来了以后,慢慢认识了合唱,爱上了合唱。“像今天这样的下雨天,也阻挡不了大家的步伐。之前有一天下暴雨,我以为大家都不会来了,当我准备回去的时候,没想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来了,舞台下面都摆满了雨伞,真的很感人。”李佳说。

群苑合唱团算是玉溪老年合唱团的代表。“其实,在合唱界,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因为这部分人有时间也有热情,我觉得应该重视一下这个群体。”李佳说,“我认为,人的声音是最优美、最好听的,一群人的声音合在一起更是让人沉醉。看着我们的成员从最开始的‘小白’到登台表演获得认可,这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杨新月是群苑合唱团的“老团员”了,今年49岁的她,是合唱团中年龄较小的成员,加入合唱团8年来,她从未缺席过排练。杨新月说:“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是我朋友介绍我加入群苑合唱团的,现在我朋友已经退出,我反而坚持下来了,我们合唱团的氛围特别好,李佳老师是钢伴、指挥、领唱,更是老师,受到她的感染,我们也更热爱合唱,希望能在合唱中优雅地老去。”说起未来,杨新月希望玉溪合唱事业发展得更好,这样才能有更多登台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俏佐阿梅合唱团和玉溪市文化馆群苑合唱团都是从最初的“圈地自萌”到走上舞台“拥抱群众”,参与新年音乐会、各类合唱活动,实现了团队的发展跨越,这是玉溪人爱唱、乐唱,玉溪合唱事业蓬勃发展的证明。(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超 文/图)

短 评

绽放合唱魅力 享受美好生活

□ 又亦

当看到俏佐阿梅合唱团的20多名彝族妇女身穿彝族服饰列队演唱时,可以感受到合唱的音乐魅力,这支活跃在各类舞台上的农民合唱团不仅体现了我市合唱氛围的浓厚,也体现了合唱文化已普及到基层。

回望玉溪合唱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数十年前群众自发组织合唱活动纪念聂耳到2009年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并开始举办重大文艺活动“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2011年玉溪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基地”,再到如今全市678支聂耳百姓合唱团(小分队)、19支特色聂耳百姓合唱团、118支师生合唱团,以及一场场高水准、高规格的演出和比赛,玉溪合唱事业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实现蓬勃发展。

在玉溪,合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家门口的公园里、在大大小小的排练厅里、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在农村的公房里,在每一个可以表演的地方,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人们聚在一起,激情澎湃地歌唱。并在日常排练和登台展演中学到了歌唱技巧,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还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的人毫不吝惜地把这些技巧、精神传授给更多的人,带给更多人快乐和健康,让人们在合唱中广交朋友、开拓视野、抒发情怀。

在玉溪合唱界,上有70多岁的老者,下有4岁的孩童,这样的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玉溪市民发自内心地喜爱合唱并参与合唱。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各种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在各个场所和网络空间,各合唱团发出的美妙和声让人惊喜、愉悦和陶醉,越来越多的人在合唱中感受音乐魅力,展现自我风采。

玉溪合唱事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并持续充满活力和激情,其精神内核就在于“合”。多年来,玉溪以合唱为抓手,汇聚合力,推进合唱形式和内容创新,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发现、选拔、培养、带动了一大批群众文化骨干,并将这一粒粒文化“种子”播撒出去,让合唱的“果实”在玉溪逐渐生长出来、成长起来,带动影响更多的群众关注、参与、喜爱合唱。

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彰显出玉溪人民群众审美水平和精神需求层次的提升,合唱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文化交流,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还持续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关闭
专题公用底部
  • 玉溪网版权所有
  • 滇ICP备08100907号-1
  •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

  • 中共玉溪市委
  • 玉溪市人民政府
  • 主办
  • 玉溪日报社
  •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