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毅向游客介绍体验馆。
通海红色印文化体验馆是全省首家以红色印文化为主题的体验馆,开馆以来,体验馆结合通海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强化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深挖红色印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地和教育基地,以“印”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搭建教育基地
“当我看到盖满志愿军战士印章的花名册时,立即就回想起当年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触动,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盖满印章的花名册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在那一刻我感觉这段历史离我们那么近。”时隔多年,通海红色印文化体验馆馆长蒋毅在讲述自己的收藏经历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从此,以探寻红色印文化为方向,蒋毅开启了收藏之旅,直至20多年后,他向世人打开了自己的宝藏。
2022年1月30日,通海红色印文化体验馆在秀山之麓的县文化馆内揭牌开馆,馆内面积80平方米,由主展馆、体验区、前台展示区组成,馆内共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近百件红色印章和印记实物,按红色印文化学术中梳理归纳的六条主线分设璀璨名印、红色印谱、红色篆刻、红色印信、勒印名物、印鉴复兴六大板块,从历史和文化两个角度切入,向参观者全方位展示红色印文化全貌。
通海县文化馆馆长张怀明介绍,红色印文化是红色文化及印文化中的一片亮丽色彩,红色印文化是反映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过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及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文化艺术工作者及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印章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当我们面对这一件件红色印章、红色印记、红色印谱,睹物思人,多少前仆后继的英雄浮现在眼前,他们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熔铸在一枚枚印章之中、定格在一个个印记之内。通过红色印文化体验馆这个教育阵地,我们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中不断地获得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张怀明说。
讲好红色故事
冬日的早晨,在蒋毅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红色印文化体验馆,探寻熔铸、定格在印章和印记内的红色故事。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极其重要的篇章。这里有一枚印章,就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意义非凡,被人们称为新中国的开国之印。”体验馆内,蒋毅指着一幅照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所使用的第一枚印章,曾分别以隶书、宋体、秦篆、汉篆设计了4份印稿,最终选定了铜质宋体字的样式。历代的开国之印,字体一般采用篆书,质材非金即玉,比较昂贵,而新中国的开国之印,用材却是普通的黄铜。
“这枚新中国的开国之印自开馆以来,备受关注,通过对这枚印章的展示和解说,各族干部群众增进了对新中国史细节的了解。”张怀明说。
随后,蒋毅又向记者讲述了一张泛黄介绍信上“公略县水南区苏维埃政府”印信的由来,以及介绍信主人红军女战士朱明英的故事。介绍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夫妻同心印、各时期盖不同样式公章的选民证、新中国初期各大行政区印鉴等红色印章和印记实物,还详细介绍了部分来源于通海本地的藏品。他说:“百年革命史也见证了民族团结与融合,每一枚印章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参观者都能找到与自己或家人有关联的一枚印章或印记。”
体验馆内各个历史时期的近百件红色印章和印记藏品,都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向每名参观者静静地诉说着那一段段充满激情的革命斗争岁月。配合馆内藏品,蒋毅还编写了累计5万多字的说明,从历史和艺术两个角度切入,对展示的印章实物及图片,从实物特征、时代背景和蕴含的历史故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展示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创造的印章文化,也为各族群众和中小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红色印文化学习体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构筑精神家园
体验馆将红色党史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相融合,结合展馆现有展陈布局,灵活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内容,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馆至今,已先后接待省内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50余个单位、群团组织共计1万余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红色印文化体验馆的打造,是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文化工作的一个尝试。今后我们将继续融汇各方面元素,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化教育阵地建设,并积极完善制度设计和活动策划,进一步发挥这些文化阵地的教育功能。”张怀明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春荣 刘黎 文/图)
编辑:王雪峰 审核:张志云 终审:蒋跃